Your address will show here +12 34 56 78

关键词 :「电商」

作者: 乐蜜蜜


正文

天猫饰品类目,基本分为两个层级,一种是说得上名的品牌如施华洛世奇、潘多拉、APM均属于轻奢饰品,另一种是以义乌为首的低价无品牌饰品,基本上没有中间过度层级的品牌立足其中。女生们见面聊天会问“你这衣服、包包是什么品牌的”很少人问“你这耳环是什么品牌的”,类目对品牌的认知度低,基本也是服饰搭着卖,比如ZARA,HM的配饰。

有这么一个品牌,她逆袭大牌,销量更是冲到类目第一,在一片红海中另辟捷径,以最低的成本在短期内形成了属于她的品牌印象。

zengliu,淘品牌,一看这生硬的拼音顿时觉得山寨的名称,三年前还在抄各店爆款,以类似款式但比其它店更低价的粗暴打法在天猫饰品类目夹缝生存。

天猫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流量越分越细,对饰品小类目倾斜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对品牌力要求却越来越高。没有品牌支撑产品的复购率也大打折扣。无法形成品牌印象。明明知道“品牌”很重要,但是品牌的营销成本却是小小的淘品牌承受不起的。

在品牌营销成本极高又是无止境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另辟捷径,花最少的钱形成品牌印象?

(上图来自ZARA)

需求是一些特定人群,在一个特定场景下,进行一种特定行为时才会产生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需求,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全网对于饰品的定位都是廉价,低品质的,用户对于饰品的需求也仅是随便买买,好看就行,对品牌没要求。等等,用户对品牌真的没的没要求吗?同样是 10 元店,为什么名创优品门庭若市?为什么ZARA的复购率达到75%?《定位》中说:“如果你不能在顾客心智中建立起品牌,你所有的投入就只是成本,而无法转化为绩效。因此也可以说,品牌是企业将成本转化为绩效的转换器。”显然好的产品只有加上品牌力才能实现几何增长。

那么,品牌印象该怎么建立?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是从哪里着手?

分为几步走:

一 消费者都是谁(人群属性)

二 为什么找我买(用户需求)

三 最有效的突破(视觉锤子)

四 形成客户粘度(实时反馈)

一,消费者是谁(人群属性)

对人群进行梳理和定义,对人群标签进行分析,明白面对的消费群体是谁?有什么样的标签?要的是什么?从产品,从服务,从视觉进行调整,呈现出用户真正需求的东西,才能有很好的转化。

年龄: 90 后占主流

地域:一线、准一线城市

标签:轻熟女、爱打扮、会打扮

二,为什么找我买(用户需求)

◆ 营销的核心概念是:需求;

◆ 营销的本质是通过利用别人的需求,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营销方法的本质目的是增长消费者对你的需求。没有需求的增长,数字再漂亮的营销活动,也是无效的。

利用十大需求模版为品牌之路找切入点,构建需求三角。

需求方法

默认选择

找需求

低价

淘宝上以义乌货为主的廉价无品牌商品

同样的价格不同品质

过程体验

包装简陋,一个簿膜袋包一件饰品

从视觉到包装具有大牌感

新颖

淘宝款式,较为雷同

快速上新,一手潮流款式

便携性

在众多产品中海淘,很难挑出适合自己的

搭配建议,细分风格,更好挑选

可达性

经常买好几件,真正适用也就只有几件

新晰的风格指向,教你挑选更适合的

定制化

基本都是雷同款,或者仿杂志款

淘宝上找不到相同的款式

性能

只买款式,品质一般,有些会过敏

最流行的款式,少量,不撞款

高端

便宜,并不精致

你愿意显摆的独特设计

降低风险

买回来未必适用

不止教你买,还教你搭配服装

理想自我

平淡无奇

像搭配出杂志明星一般的效果

根据 10 大需求模版重新定义饰品,消费者购买饰品,不止是为了简单的好看,搭配,更是自我风格的展现。以往饰品的展示仅是局部展示,如耳环,项链,手链等,仅展示出商品效果。而消费者真正想要的是像杂志一样标杆的引导,把饰品融到服饰和妆容,通过服饰和妆容将饰品拔高到化龙点睛的地位。饰品不再是独立存在,而是服饰搭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视觉引导就是最直接突破口。

三,最有效的突破(四位一体)

1,视觉:大牌感。我不是大牌,但可以看上去像大牌。

过去视觉呈现:

整后视觉呈现:

通过新颖、高端、理想自我做为切入点,以外模大牌杂志风的视觉呈现方式体现时尚,优雅,轻性感。视觉走在消费者之前,以最快速直观的方式在她脑海里植入:原来我在淘宝上也能买到这么时尚,具有一线大牌感的饰品,原来这些饰品并不是要花成百上千到国外才能买到。通过视觉让产品和消费者的一个潜在缺乏感建立连接。视觉呈现就是一切,所有要跟消费者沟通的信息,都呈现在视觉设计,模特呈现,靠视觉营造出品牌形象,打造”视觉锤“。与于百元内饰品期望形成反差。拉开与普通淘宝商家的距离,拉近与大牌的关联。放大消费者缺乏感,让她惊喜,让她买单。

2,外部:小惊喜。随包玩偶分分钟甜炸少女心。

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光是靠“满意”已经不够,因为满意已是必备条件,必须靠创造“惊喜感”,才能区隔自己与竞争对手的差别,也才能让客户记住你,培养忠诚度。在营销端给消费者制造惊喜。收货开箱后一个可爱的小熊足以满足小女生心思。感觉自己被疼爱,被重视,被呵护。然,这只是一个环节,从客服话术到收货体验环环相扣才能逐步为品牌加分。

3,内部:快时尚。国外一线买手,同步线上销售。

要想留住老客,增加老客粘性,提高复购率,必须快速上新,扩充产品结构,在产品上不仅限于精致的款式,加了部分夸张有调性的款式。不企图创造流行,但却必须掌握流行。产品结构让用户对品牌形成依赖—-这里就是最时尚最高性价比的选择。不断出新,以最时尚的款式来吸引消费者,而且还不断变换口味,新品上线库存并不多,紧跟潮流,让最怕撞款的流行时尚追求者,大大放心。让消费群体真正的留存下来。

4,内部:性价比。大牌的感觉,亲民的价格。

要想消费者快速决策,并且形成强大粘度,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找到一个可行的价格平衡点

概括起来就是:好看、有逼格、还不贵。在视觉与产品上做足功夫,甩竞争对手几条街,价格又很亲民,与同类竞争商家持平,大大提高产品的连带率,复购率。

四,形成客户粘度(实时反馈)

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在搞清人群属性,找准用户需求,以视觉作为突破口把店铺的基础打好后。反馈的数据已经显有成效。淘宝的运营技巧基本大同小异,通过记录产品的收藏、加购物车、点击率,用直通车进行快速测款迭代,根据不同阶段调整推广费用。经过半年的调整,zengliu一路高歌猛进挤进饰品排行板前例。在内容运营上将微淘、群聊、短视频、直播、IP植入、达人等整合为一体增加曝光,拉取新流量,同时和消费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拉近和消费者间的距离,得到反馈进行迅速调整,把握运营节奏,占领消费者心智。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未被表达,未被感知的需求,等待着某个男人或女人,愿意把显而易见用于日常生活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他们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 《我怎么没想到》罗伯特.厄普德格拉夫

 总 结 

当同行都以卖货为主,死嗑价格,不谈品牌的时侯。是时侯跳出框框梳理定位。

一,消费者都是谁(人群属性)

    消费者是动态的,也是最敏感的,为客户打标签,找出共性。这是定位的前提和依据。

二,为什么找我买(用户需求)

    需求有时是“显而易见”的,他只是满足了消费者没有表达,甚至可能是没有感觉到的“需求”。然而,他们一旦被满足,就变成显而易见了,其实需求一直存在。

三,最有效的突破(视觉锤子)

    以最快视觉呈现的方式触碰消费者感观神经,与同行形成反差。有惊喜,形成记忆点。

四,形成客户粘度(实时反馈)

    以数据为依据,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动向,购买偏好,在不断迭代中形成特有风格。引导消费者追随品牌,形成品牌粘度。


0

建站知识

文章作者:Rindy 

在设计B端产品时,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总会为写一个问题争执不休:在有限的页面空间,是否还能放些什么?而弹窗它可大可小,且能在当前二维页面之外衍生无限的空间,几乎可以做到所有页面能做的事,同时对于开发来说随便在html中加一个<alert>和一句话就能生成一个最简单的提示弹窗。是的,在产品设计中,弹窗真的太“方便”了!

或许正因如此,弹窗可能是产品设计中最被滥用的一种常用控件了。如果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或是按钮后充斥的是一层层的弹窗,用户会感觉你的产品太复杂太难用!更糟糕的是,有的产品会很粗鲁的弹出各种“提示”、“警告”,还需要强制用户去点击或关闭——可能设计者以为这种”温馨提示“是“已用户为中心”,但很多时候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提醒用户(如toast、悬停浮层、输入框旁边的橙色文字等)。了解弹窗有哪些类型、可以做什么,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弹窗,是一种“展现于页面之上的一种信息容器”,在x、y轴的平面空间之外扩展了页面的维度和深度,它是一种比页面更灵活的信息容器。细分下来会有很多类型,但并没有一种很明确和统一的叫法。在移动应用流行以前的网页设计中,有对话框(Dialog)、警示框(Alert)、弹出层、弹框、浮层(popup)、气泡……现在,因为响应式设计和多平台统一的趋势下,甚至也有将android的toast提示、Actionbar,以及ios的透明指示层(HUD)和也算作是“弹窗”的一种。同时,非模态各种浮层和窗口,类型和用法千差万别;鉴于此,我在这里重点探讨我们在B端产品(PC端)中常用的传统意义上的“弹窗”。

以功能和用途为维度,笔者将弹窗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展示、任务、反馈。

一、信息展示

1、解释或说明

一般由用户主动触发的,包含图文信息,少数会有简单的操作按钮,如“确认”、“知道了”等等。

典型场景:欢迎界面、操作说明、帮助、功能引导、取数说明、查看详情、预览或查看大图……

这种弹窗一般用来对页面内容作补充,用户通过点击图标或文字按钮,可以在当前页面展开弹窗。比如业务介绍、图表的取数说明、操作说明和引导等,这类信息往往与当前页面紧密相关,且从属于当前语境,所以并不适合用跳转页面、并列tab其或二级页面的形式来表达,因为这样无疑会加深页面层级,增加用户的认知负担。尤其是对一些很重要的操作说明或引导,甚至可以在弹窗中使用翻页或tab页签的形式来扩充弹窗的显示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产品喜欢对那些普通的字段解释和说明也使用带遮罩的模态弹窗,并需要用户点击才显示。这是一种很糟糕的设计。这种解释说明,完全可以用一般的非模态浮层来代替,用户只需要悬停就可以快速浏览,并且快速离开(移开触发区按钮或点击空白区域)(当然,如果内容太多,可能你要考虑设计跳转到新的页面而不是使用浮层或弹窗)。

类似这种页面的补充说明,使用悬停浮层体验会更好

2、内容拓展

这种类型常见于一些图表统计页面、列表页面。由于页面布局的限制,以及突出核心需求的原则,我们只会给用户展示最关心的统计结果和字段,不会也不可能把统计图表的所有详细数据和说明展示在当前页面。而这些内容往往又并未多到需要一个新的页面来容纳(同样会增加页面层级),所以这时候就可以用弹窗来呈现。

内容扩展型的弹窗,主要有以下场景:查看详情、预览图片、数据透视、历史记录……

对于这种弹窗,模态和非模态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如果是内容较少,并不会占用较大的屏幕面积,使用非模态的会更合适。因为用户只需要扫一眼内容就行,模态的可能会给用户一种“被打断”的感觉。而且,使用非模态的可以直接展现在目标旁边,关联性更好,同时可允许用户快速切换查看其它同类弹窗,且不会影响对其他的模块的操作和浏览。

弹窗的扩展样式——侧滑面板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弹窗”,会以侧滑的形式出新,而不是加遮罩层的模态弹窗。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在查看弹窗内容的同时,不会失去当前页面的信息,方便用户进行对比、参照和检阅;同时并不会影响用户对界面其他区域的操作。这种形式一般在表格中出现较多。当然,这里的弹窗并不局限于一般的对话框样式,我们也可以使用侧滑浮层。

而对于那些信息量较大(可能有滚动条、拖拽操作等),甚至会有一些可选的支线任务或扩展操作时,建议最好使用模态的弹窗。这样可以让用户的注意力更为聚焦,且可减少可能产生的误操作(一些非模态的弹窗允许用户点击弹窗范围外区域关闭弹窗)。

渐进式的展示:

除了弹窗和二级页面,还有一种信息展示方式——渐进式的策略值得借鉴:即在页面只展示结构式信息和核心元素,更多细节信息在用户需要时再作立即呈现。当然这样造成洞察速度受到一定影响,但你能得到一个更清爽更简洁的用户界面。

0

建站知识

今天分享的内容涵盖了整个banner的设计流程,总结了流程中牵扯到的所有步骤和相关元素与大家分享。

在上回中,我们总结了 9 种常见的banner设计风格。需要补充营养的可以看我的历史文章。

到这里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可能一下都看完有点消化不了,我也得消化消化去了~希望能帮到大家,也不枉此文。

分享最走心的设计心得,与你一起进步,我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0

SEO/网站优化

作为一个年近 50 的SEO人,我也经常会考虑,SEO到底能做多久?我已经转换过职业,年轻时的工作和互联网一点关系都没有,以后还需要再次改行吗?

SEO是典型的依附于其它事物才可能产生的职业,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以前说过,只要有搜索引擎存在,就有SEO存在,似乎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但同时不得不考虑的是,SEO所依附的东西本身年龄就不大,而且不是生活所必须。通过搜索引擎获得信息,现在貌似是大部分人的生活必须,其实才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与衣食住行这些需求比起来,搜索不值一提。搜索只是更好地获得衣食住行的途径之一,本身并不是个需求,如果以后不需要现在这种形态的搜索就能获得信息,人们马上就会抛弃搜索。

比如说,如果以后需要知道什么信息,搜索引擎(这还是不是搜索引擎也不好说了)只给出一条结果 —— 符合要求的最适合的那条,SEO恐怕就没了。

各种统计数据都表明,搜索引擎目前还是互联网用户使用最多的服务之一,仅次于即时通信。这个地位多年来没有变化。具体数字可以查看易观或CNNIC的调查。不过这不能直接说明SEO流量情况。

要想大致判断SEO还能做多久,需要知道两点:

  • 搜索引擎的自然流量趋势是什么样的?是增长中?还是下降中?
  • 网站流量中来自搜索引擎的自然点击比例是多少?是增长中?还是下降中?

这两天研究了一些数据,分享一下。

BrightEdge最新的 2017 年美国网站流量来源统计表明,搜索引擎的自然搜索流量占网站总流量来源的51%,和 2015 年的比例一样。不过付费搜索流量从 2015 年的9%提高到了14%。如下图:

网站流量来源占比

这是所有网站的平均数。具体到某个特定网站,数字肯定不一样。查一下Alexa的Top网站数据可以看到,流量最大的那些网站,搜索流量占比通常都是比较低的,因为流量大的网站大部分是自带流量的社交媒体,或综合门户,搜索流量一般占不到10%。真正的电子商务或信息类网站就不同了,品牌知名度高如亚马逊,搜索流量也占到21.8% ,维基百科更是占到66.7%。唯一有点意外的是,京东的搜索流量只占到1.9%。

不同行业,搜索流量占比也不相同。如下图:

不同行业网站搜索流量比例

蓝色是自然搜索,黄色是付费搜索(PPC)。旅游行业自然搜索流量只占40%,健康护理行业高得多,占到73%,教育行业62%。

中文网站没有看到权威统计数字,但应该类似,有可能比美国网站比例低一些。易观以前报道过中文旅游行业网站搜索流量占40%,现在根据Alexa的数据,携程的搜索流量应该在21%左右,马蜂窝30%左右。

我所看到的普通网站,自然搜索流量占40-60%是常态,当然,占到60%是比较危险的,来源过于单一。虽然互联网人士都说流量碎片化,来源多元化,但数据表明,搜索依然是最大的网站流量来源,而且比例下降并不明显。

比例下降不明显,搜索量又有什么变化呢?

2017 年 12 月Moz的一篇帖子发布了与jumpshot合作得到的Google搜索量和点击量的一些数据。

下图是 2015 年 11 月到 2017 年 10 月Google(美国)搜索量变化,橘黄色是PC端,蓝色是移动端:

谷歌搜索量变化

排除季节性波动,过去两年美国谷歌搜索量只有一点增长, 2017 年总体上比 2016 年增长13.4%。

实际点击量趋势如下图,蓝色是自然搜索,红色是PPC:

谷歌搜索点击量变化

可以看到,实际点击量是有小量下降的。 2017 年 1 月点击量达到最高,之后即使考虑到季节波动, 2017 年总体也比 2016 年下降了。搜索量小幅上升,点击量小幅下降,这说明点击率必然下降了。如下图,蓝色是自然搜索点击率,红色是PPC:

Google搜索结果点击率变化

可以看到, 2016 年 11 月,自然流量点击率出现突然下降,从6.x%下降到5.x%。由于不是逐渐下降,这肯定不是搜索质量或用户习惯之类的因素,而是页面排版之类导致的。

下图是没有导致点击的搜索量,蓝色是移动端,红色是PC端:

没有产生点击的搜索

可以看到,PC端点击率没有什么大变化,未产生点击的搜索比例维持在34%左右。但移动端在 2016 年 11 月未产生点击的搜索从42%提高到57%左右,说明自然搜索点击率的下降主要是移动端搜索结果页面变化引起的。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从实际点击量图可以看到,自然搜索流量始终是PPC流量的 20 倍左右。

总体上:

  • 自然搜索依然是最大的流量来源,比例依然远超其它来源。
  • 虽然搜索量还在增长中,但增长幅度已经不大。
  • 由于点击率的下降,实际自然搜索流量可能还会下降。

所以,对SEO新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快速增长中的行业,不必寄予 10 年前那种热情和希望。对已经在做SEO的人员来说,倒也不必过度担心,至少未来5- 10 年自然搜索流量依然会是最大网站流量来源,搜索流量也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搜索结果页面改个版点击流量还可能会继续上升,SEO依然有至少5- 10 年的不错日子。

10 年以后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不过那时候我也该退休了,不操那个心了。

作者: Zac@SEO每天一贴

版权属于: 中新虚拟主机

版权所有。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0

SEO/网站优化

影响网站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通常而言,最需要抓住的是其中对网页影响最大的的关键性的指标。今天的文章,我们将会探讨的指标包含下面 5 种:流量来源,关键词,访客,Top 10 页面,以及退出页。他们并非是全部的关键指标,但是掌控好这 5 个因素,将会让整个网站更上一层楼。

1、流量来源

网站的流量来源主要来自于 3 个方面:

  • 链接跳转:访客通过另外一个网站上的链接跳转到你的网站
  • 搜索引擎:通过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在结果页中找到你的网站链接点击进来
  • URL输入:直接在地址栏输入你的网站的URL并进入

绝大多数的网站的流量来源于这三个方面。

了解用户来自哪里,你就能够有意识地创建能够吸引用户的设计。打破现有流量来源结构,也许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细分受众接触到你的网站。

你得让其他的网站主观上愿意链接到你的网站,比较常用的做法是创建带有优质内容的博客,最好包含有受众喜欢的内容或者素材,比如带有UI Kit,或者设计素材包、信息图之类的内容。

进行搜索引擎优化也是常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带有正确的关键词和 Alt、Meta 属性。为搜索引擎进行优化也许是你设计工作中不起眼的一个部分,但是它所带来的价值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针对网站URL进行优化。创建让用户更容易记住的URL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内的网站大多会采用拼音式的域名,而国外的网站则可以选择更加直观的单词组合,比如 Webdesigndepot.com 所选择的就是 Web Designer Depot。最好不要在域名中加入下划线,这样会让用户感到迷惑。

2、关键词

你的网站主要是干什么的?网站的关键词通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网站的实际内容和用户的想法可能是有偏差的,但是网站所包含的关键词往往能够清晰的告诉用户网站中实际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那么,你所提供的关键词系统和真实的内容是完全匹配的么?那么需要特定内容的用户能否从你的网站获取到有价值的信息呢?

除了关键词本身之外,你需要让整个设计和关键词本身匹配起来,包括基本功能,文本内容,整体主题,图片等各种元素都应该和关键词系统保持一致。接下来,你还需要专注地做到下面的事情:

  • 使用响应式的设计;避免同一内容占据多个不同的页面
  • 按照用户说话和阅读的方式来组织内容,确保不会有拼写错误和内容错误
  • 让你的网站尽量易于被分享,建立属于这个网站的声誉
  • 如果有链接尽量链接到和你的内容、关键词一致的来源
  • 宣传用户需要的内容和产品;不要过渡使用相同的关键词,这样会显得过于机械而不够人性化

3、访客

对于网站的访客,通常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第一次来的你的网站的,第二种是来过了回到这里的访客。

这两种访客的比例其实是很能反映网站的状况。如果你的网站访客大都是第一种,那么说明你的网站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他们成为回头客,如果你的网站绝大多数是第二种,这可以说明你的网站在发掘潜在的用户/客户/粉丝上花费力气,或者说效果不足。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访客,你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网站进行设计,来进行处理。

首先,在视觉设计上要足够突出,这样可以吸引第一次来网站的访客。同时,网站的设计要是动态的,这样才能常看常新,不停地吸引人。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是很值得使用的元素。

你应该让访客能够了解网站的内容,以及如何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大标题、LOGO和设计优秀的导航都可以让网站的目标性更加突出。

网站中应该包含一些访客可执行的操作或者交互,可点击的链接,可查看的视频,甚至可以立刻开始玩的游戏,这样才能够同用户产生链接,提升用户的留存率。行为召唤的交互设计要足够明显。不要害怕告诉用户该做什么以及如何互动,特别是规则比较麻烦的情况,尤其要如此。

4、Top 10 页面

这是最有意思的指标:访客最常访问网站的页面 Top 10 。许多优秀的博客和网站会使用这种指标来追踪热门话题和特定类型的文章,而电商类的网站则可以借助这个列表来跟踪页面流量和转化率。

实际上,许多网站的运营和所有人在了解到自己网站最受欢迎的页面 Top 10 列表的时候,会表现得特别的惊讶,因为最终数据所呈现出来的结果和他们的预期,往往不太一样。不过规律是存在的,很多网站访问量最大的页面当中,都包含了“关于”页面和“联系”页面(用户想了解网站或者需要联系方式和帮助),而新闻和博客类网站当中访问量最大排名靠前的网站则通常是关于特定领域的页面和主页。

用户最常访问的页面反映了你的网站的状况,也可以帮你指明设计网站的方向。

在访问量最大的页面当中加入链接、行为召唤按钮是提升网站利用率的最典型做法。你应该尽可能简单地让尽可能多的用户找到它。

想要让特定的页面被更多的用户看到,最好在首页等访问量较大的页面当中为其进行设计,比如使用行为召唤元素来引导,使用大图进行宣传,创建独特的视觉体验。

在主要的导航当中加入热门页面的导航,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也能够提升这些页面的访问量。在侧边栏上将这些访问量最大的页面Top 10 列举出来,同样会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

5、退出页

用户是怎么打开网站的很重要,而用户是何时离开的,怎么离开的,同样重要。

退出率指的是用户在特定页面离开占这个网站的百分比。这个概念和我们常说的跳出率是有差别的,跳出率通常是在单页面的尺寸上进行讨论。

如果某个页面的推出率较高,那么可能这个界面存在问题,比如某些元素无法加载,或者干脆就是页面出错直接 404 了。不过,另一方面,对于电商网站而言,结帐和支付页面的高退出率其实是好事情,这反映了销售状况良好,成交比例高。

如果页面的退出率较高,那么可能需要重新设计了。

想要降低页面的退出率,通常你需要让页面内有吸引用户的内容,或者可供用户交互的操作,简单点说,就是让用户在这里有事情做。同时,这还不能损坏当前页面的行为召唤设计。

如果电商页面的的退出率很低,对于销售和产品交易可能是不好的影响。这个时候需要注意页面中是否包含了循环链接,或者因为某些障碍导致用户无法进入到下一个环节。

当然,用户最终还是会离开这个页面的。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意外离开,或者潜在错误导致的非正常的退出率数据。

0

建站经验

在上篇的分享《Banner设计宝典系列!玩转 9 种最常见的设计风格》中有提到一个名词:情绪板(Mood Board)。有不少小伙伴来问:情绪板到底怎么用?

所以今天就拿我之前应用情绪板做的任务分解项目pc端的改版设计,跟大家分享在那次的改版设计中我是如何运用情绪板指导整个设计流程的。

欢迎关注作者的微信公众号:

0

建站经验

客官们好~经过上篇的分享《Banner设计宝典01:玩转 9 种最常见的设计风格》之后,我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这篇文章的总结,很抱歉,文章篇幅并没有变短……但耐心看下去你就赚了~

在上回中,我们总结了 9 种常见的banner设计风格。需要补充营养的自行点击上面的链接飞走不谢~

原本是想把banner设计分为 4 期,但是写着写着发现内容有些散,而且不利于思维的连贯性,索性就一次性全给写了。所以,这篇文章看起来应该蛮爽的。

那下面我们开始正餐,准备好碗筷吧~

怎么样?你看到这里了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嗝…

到这里就是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可能一下都看完有点消化不了,我也得消化消化去了~希望能帮到大家,也不枉此文啊~

分享最走心的设计心得,与你一起进步,我们下期见!

作者:大厨

来源:微信公众号“设宴(ID:sheyandesign)”

本文由 @设宴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0